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资讯
本站搜索:

中国储蓄余额破18万亿 人均储蓄超1万元

2012-11-21 11:15:00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键词: 余额 国民储蓄率 消费不足 居民储蓄 社会保障体系
[提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过度储蓄阻碍经济增长

  与储蓄率居高不下相反的是,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却在减弱。2011年初,央行公布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高达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进行问卷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阻碍,保持GDP的持续平稳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就是最终需求不足。

  “过高的储蓄率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曾刚认为,储蓄率过高可能导致消费不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短期内任何的生产最终是要面对消费的,不管投资再多,在形成生产能力之后,都需要产生效益,也就是说你的产品要卖得出去,要有人买你的东西才能维持生产。所以储蓄率过高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话消费不够,不足以消化产能,企业的利润恐怕就很难保障。

  但是,这也并不表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越低就越好。曾刚表示,储蓄率过低可能会导致消费过度的膨胀,这种消费也是不可持续的,它会产生一些虚假的繁荣。尤其是像美国,储蓄率很低,但是消费却很高,超过自身借贷能力,资金又没有相应来源,就会形成一些信贷的膨胀。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就和这个有一定关系,所以储蓄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好的。

  降低储蓄率至合理水平

  “所以,我们应当降低储蓄率,保持储蓄在合理、适度的水平。”曾刚表示,我们不能简单参照美国的标准,而是要找一个适合我们自己国情的标准,进行适度调整,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总需求结构变得更加优化。为此我们要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失业救济等一系列的保障,使人们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此外,要适度发展消费信贷,优化消费的环境和消费金融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我们降低储蓄率,优化经济结构。

  除降低居民储蓄外,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还应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企业和政府储蓄率。第一,降低并消除能源及其他资源、土地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提高环保收费;第二,通过加大政府在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支出,扩大国企分红比例,加大对居民的收入再分配,将部分国企股份注入社保基金;第三,发展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帮助企业更好地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第四,对税收和公共财政体系进行改革,将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从投资和土地出让转变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张元亮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