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search
聊城市中工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防案工作执行力

来源:大众网  作者:刘玉军 郝立虎  时间:2008-10-21 14:33:00   【浏览字号:
保障业务安全运营
    今年以来,山东聊城市中工行按照省、市行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市行党委领导在全省、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暨推进执行力建设动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号召全行员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和全行的工作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和防范案件及行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和保证了各项业务的开展,确保了安全运营无事故。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理性发展,依法合规,从严治行,坚决扭转重发展、轻管理,重市场、轻内控的短期行为和错误倾向。二是领导干部带头执行 “十条禁令”,严禁违规经营、违章操作。三是加强各类风险管理,突出抓好薄弱环节风险控制,力争不发生案件和重大违规事件。四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责任意识和履职意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五是要增强执行力,坚持同业间争市场、系统内争位置,一心一意抓工作。六是检点个人生活作风,重品行,讲操守,慎交友,严禁涉黄、涉赌、涉毒。七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认真执行职务消费标准,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
    针对《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中列举的五个方面问题,紧密我行实际,在深入思考和检查的基础上,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日常工作及身边的事入手,抓好本部门、本专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一是开好民主生活会,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问题、深挖根源、落实整改。二是坚持廉洁从业、勤勉尽职,认真落实中央和上级行的有关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发放贷款、选拔任用干部、处置不良资产、集中采购和基建工程招投标等过程中谋取不正当利益。三是严格要求并管好管住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准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查找整改问题,推动执行力建设工作
    按阶段分层次深入开展执行力建设教育活动,在学习动员和排查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及配套考核办法,全面完成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推进全行各项工作。
    查找问题,整改到位。对各部室、分理处在第一阶段查摆出的问题,由部门负责人带头制定纠改措施,将整改措施以书面的报至执行力办公室,支行执行力办公室对制定措施不到位的坚决要求重新整改。
    完善制度,抓好落实。继第一阶段修订和完善得六个考核办法外,转段后结合上级行的要求又深入细致地开始修订完善有关提升执行力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范员工执行力度,调动员工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对执章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坚决责令遵照执行。
    调查研究,帮促解困。要求各管理人员要以改进作风为重点,带头学习知识,带头执行制度,带头规范操作,力争将问题整改取得实效。一是行级干部带头深入网点,建立联系点制度,并以行文的下发。二是中层干部深入员工、抓落实、抓检查、抓督促,推动执行力建设取得突破。三是客户经理深入客户,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和客户解决在业务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加强重点监控,做好案件防范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防范案件管理,我行把防范要点重点放在重点监控上,保障各项业务健康发展,根据省、市行防范案件重点监控行管理办法,结合我行实际,通过查、找、摆、议,对潜在的违规隐患、重点关注对象和内部管理相对薄弱环节,列入重点监控范围。
    支行按月组织听取防范案件工作责任落实情况汇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解决。加强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重要部位的监督管理,按月组织检查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查找问题,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建立违规违章档案,记录、分析、定期通报违规违章情况。将员工违规违章情况纳入所在网点、部室的绩效考核。对经常违规违章人员给与下岗、调岗处理。加强操作风险的监测,密切关注异常现象,做好风险预警与提示。
    充分发挥总会计、检查员和营业经理的职能作用,加大对风险点的排查力度,分口把关、消除隐患,重点加强对金库尾箱管理、权限卡的使用和保管、反交易业务、印章和凭证的管理、银企对帐、上门收款、客户预留印鉴、录象监控、基层网点负责人履职等方面的监控力度,将风险点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深入做好员工行为动态管理工作。结合本行实际,继续完善和坚持行级领导同营业网点、部门负责人、客户经理面对面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捕捉员工行为动态管理信息,推动和探索员工行为动态管理工作的深入。
    加强员工培训学习,杜绝案件发生。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有关防范案件工作的制度和文件,开展内控制度、职业道德和警示方面的学习教育。通过员工对新知识、新业务、新规章的学习、吸收、运用,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责任意识、拒腐防变意识、制度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预防案件事故的发生。
编辑:吴毅斐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