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search
与中资银行分手:谁是下一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小明  时间:2009-01-15 15:57:00   【浏览字号:

    1月14日11:25,随着中国银行(03988.HK,601988.SH)盘后交易的上板,苏格兰皇家银行(RBS.L)尽数抛售该行股份的传闻得到印证。

  在短短15分钟的时间中,近200亿港币的超级成交额震惊香港交易所,在该所14日上午时段的交投中,仅中国银行一只股票,成交量便达到了半数之巨。最终,该股票以17.71%的创纪录换手率结束了当天的交易。

  随后,RBS在格林威治时间7点发布的公告中,坦陈了过去20个小时发生的一切。其被锁定持有41个月的108.1亿股中国银行,被以1.71港币的价格尽数沽出,较13日收盘价折让7.57%。

  随着RBS减持事件的落定,近日围绕中资银行股的外资减持阴影终于淡却。相关中资银行股在14日破云现日,重返上行之路。

  但这片疑云终未散去,因为就在短短一个季度之后,工商银行(01398.HK,601398.SH)还将迎来逾120亿股的外资战略投资者持有锁定到期。这与2009年不甚明朗的中国银行业资产情况一样,仍将成为羁绊银行股反转的枷锁。

  减持事件左右手

  随着瑞银、李嘉诚基金、RBS相继减持中国银行与美国银行减持建设银行(00939.HK,601939.SH)四宗外资战略投资者减持事件的曲终人散,发生在2009年新年之初的中资银行股恐慌暂告终结。

  交投的发生,显然需要买卖双方的呼应。涉资超过500亿港币的四宗交易的买手至今身份神秘。但近日围绕这些买家的诸多传闻已让其初现端倪。

  由于外资减持恐慌的发生,使得相关银行股价大幅下行。以漩涡中心的中国银行为例,1月12日时甚至一度跌至1.83港币,按记者综合多间国际投行对其进行2009年盈利预测,这一价格均已低于0.9倍PB(市净率)。一位大行分析师甚至惊呼,这已形成了严重低估的投资机会——同权的中国银行A股,此时的成交价格尚在3元附近,H股较其折让甚至超过了45%。

  此外,大笔外资减持的实际交易价格尚较这已经大幅走低的股价还有乐观折让,以中国银行为例,无论是瑞银减持价格的1.93港币、李嘉诚基金减持价格的1.98-2.03港币,还是RBS减持价格的1.71港币,都较当日收盘价有近一成折让。

  接近参与多宗上述配售案的美林证券人士称,在所有的四宗配股过程中,认购者均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值得一提的是最大一宗的RBS减持中行案,涉资超过180亿港币的配售,仅仅花了不到100分钟便宣告结束。

  此外,更为微妙的事件发生在美国银行减持建行途中,原定于2008年12月15日发生配售被推延至2009年1月7日进行,对外公开的口径是“技术问题”,但按香港市场传闻,其后真正的原因是配售经纪商与接盘者最后的谈判。

  综合记者多日采访了解的消息,至少三类背景的资金构成了上述逾500亿港币减持盘的接手者。

  首先是来自全球各地的长期投资基金。按这些基金与持有人签署的协议,在某一区域需要进行固定的比例分配。而近日减持恐慌下造成的价格洼地,自然使这些长期资金获得了良好的配置机会。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富达基金等机构参与了部分配售。

  其次是驻扎本港的对冲基金,由于预见上述中资行在近期股价将会出现大幅缩水,相当比例的对冲基金已于之前在相关银行股票上建立了大量的做空头寸。如今股价下跌,本身这部分做空可以斩利。而随着折让配售这一更低买入实际的出现,这些对冲基金便再次出手,直接将股票从配售者手中买入并还回提供给做空服务的经纪商,从而获得双倍利润。

  第三类接盘者则是近日传闻甚孚的中资机构。RBS减持前夜,该公司新任行政总裁Stephen Hester高调访华,并特别前往汇金等机构进行拜会。香港某大行投行人士分析,Stephen这一举动,很明显便是向手握重金的中资机构进行推介。

  另一香港对冲基金人士则透露,早在1月12日盘中,便有疑似中国人寿(02628.HK,601628.SH)等“中字头”机构入场扫货。但这一消息无从证实。

  除却上述三类主力买家,本港中小投资者在是次减持事件中的身影值得一提。记者连续观察近几日中国银行买卖经纪牌位,其中买入排位竟多是大福证券、平和证券等本港券商。

  银行股限售解禁年

  对于整体银行板块来说,发生在岁末的四大战略投资者减持事件可能只是一个引子。

  当前资本市场中活跃的多数中资银行均是在2005-2006年期间完成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等一系列资本事件。昔日的扎堆上市,却为3年之后的解禁埋下伏笔。

  据本报记者统计,继中行与建行之后,尚有7间银行在2009年2月-10月间将发生限售股解禁。而类似RBS这样的外资战略投资者还有高盛、安联、美国运通、新桥国际和德意志银行,他们早年买入的股票都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获得流通权。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银行,2009年该行将有4波限售股解禁事件。其中除却发生在10月27日的财政部及汇金公司2360亿股和6月29日的70.51亿股社保基金持股之外,另外的两波均可能对市场造成与较早前那一幕类似的外资减持压力。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H股上市之前,曾引入高盛、安联和美国运通3家海外战投,他们在工行重组与上市时累计认购了241.84亿股。这些昔日购入的股份将分别在2009年4月28日和10月20日获得解禁。其中在最近的4月28日,3家机构分别将有82.38亿股、32.16亿股和6.38亿股获得流通,相当于当前流通股的27%。而在10月20日,3家机构又将解禁相同数额的股份。

  由于高盛、美国运通的主要业务均在本次金融海啸肆虐的核心地美国,多位国际大行的分析师均在报告中提及,称对他们解禁后能否继续持有不抱信心。

  尽管工行近日股价大不如较早前牛市风光,但相对3间机构入股时的地板价格,已经有了充分的获利空间。

  工行以外,另两间可能遭遇外资减持的银行是深发展(000001.SZ)与华夏银行(600015.SH)。美国新桥资本持有的1.36亿股深发展与德意志银行持有的1.2亿股华夏银行,将分别在2009年6月20日和6月6日获得流通自由。但市场人士分析,由于这两间公司的外资股份均为A股,故外资减持的便利性大打折扣。

编辑:吴毅斐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