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1 09:47:00 作者: 赵明超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债券基金近日频频在大宗交易平台现身。节后3个交易日,就有13次大宗交易。而9月份以来,在深交所平台上共出现16次基金大宗交易,涉及资金超3.77亿元,而今年前八个月,大宗交易成交金额仅有3亿元左右。业内人士表示,大宗交易平台频现基金平价交易,表明机构对债基后市表现分歧加剧。
3天13次债基大宗交易
深交所网站的信息显示,10月8日至10日,基金在大宗交易平台共出现13次,共涉及资金近1.87亿元。其中信诚增强出现6次,交易份额共计9100万份;华富强债出现4次,交易份额共计4725万份;易基岁丰出现两次,交易份额为4120万份;银华信用一次交易份额为775万份。在此之前,9月份发生三次中银增利大宗交易,共涉及资金1.9亿元左右。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和基金频现大宗交易平台的2011年相比,今年基金现身大宗交易平台次数并不多。2011年,债券基金共现身大宗交易平台241次,交易金额35.7亿元。而今年前八个月,仅有17次基金大宗交易,涉及资金仅3亿元左右。
但9月份以来,基金开始频频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中,涉及金额也开始增多,一个月来的16次大宗交易中,涉及基金3.97亿份,涉及金额3.77亿元。
上述大宗交易中,其中九笔买方为中信证券北京张自忠路证券营业部,有四笔卖方为中信建投北京三里河路证券营业部。
机构对债基后市分歧加剧
数据显示,本月三个交易日发生的13次基金大宗交易,其交易价格和二级市场均价基本一致,为平价交易。而9月份发生的三次大宗交易,则全部为折价交易。
债基作为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小品类”,近来频频现身大宗交易平台,格外引人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在大宗交易中,折价甩卖可以解释为急于变现资金的需要,而平价交易说明机构对债基后市看法分歧加剧,而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不仅可以很方便地促成交易,还可以节省部分交易费用。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卖方急需资金的话,一般会选择折价甩卖,而本月密集出现平价交易,只能说是买卖双方已经确定好了买入时间、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不仅方便省事,利于成交,还可以省下一笔交易费用。”此外,封闭债基流动性较差,通常情况下,二级市场交易量较小,无法满足交易双方的需求。
沪上一位基金分析师认为,自三季度以来,债券市场出现持续调整,债基表现有所回落,市场对债基后市出现分歧。尤其是上月底大盘创下新低,市场方向不够明朗,但从9月27日至今,股市出现反弹,累计增长逾5%,“此次债基密集现身大宗交易平台,说明机构对于债基后市分歧加剧。”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