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3 10:31:00 作者: 柳灯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今年年初第三方销售机构开闸后,11月20日,保险公司销售基金开始征求意见,期货公司亦虎视眈眈,多方争夺基金销售市场,但是或仍难撼动银行渠道的主体地位。
六方销售格局渐成形
在基金销售渠道上,国内一直保持着银行渠道为主、基金直销和券商渠道为辅的格局。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从2003年至2011年年底,基金资产共计付出了39亿元的销售服务费。 2010年,开放式基金销售总额中,银行渠道占60%,直销渠道占31%,券商渠道占9%。第三方销售基本处于空白,仅天相投顾一家于2004年获得销售资格。
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 (ICI)统计,2010年,除了企业年金,美国共同基金主要有六类销售渠道,占比分别为证券公司27.08%、专业咨询机构25.00%、商业银行14.58%、基金公司直销 16.67%、基金超市10.41%、保险经纪公司6.25%。
近两年来,基金发行趋难、成本攀升,对银行渠道各类佣金太高的抱怨增多,增加销售渠道的呼声渐多。
今年2月22日,证监会正式颁发首批独立基金销售牌照。截至目前,共有9家独立销售机构、5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基金销售资格。此外,62家商业银行和94家证券公司具有基金销售资格。
11月20日,证监会公布《保险机构销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引入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等保险机构参与基金销售业务,同时参照现有基金销售机构标准设定准入资格条件。
11月21日,证监会有关人士称,期货公司参与基金销售也正在研究中。
“保险机构是对基金销售渠道的补充,对基金销售还是有影响的。”上海证券基金研究评价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告诉本报记者,短期内,保险公司销售基金占比不会太高;中长期来看,可以占到一定的比重,但是不可能替代银行渠道或者达到跟其相比的地位。
短期对销售贡献有限
据保监会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国的保险代理人销售队伍人数已经超过250万人。
“几百万的保险销售代理人面对面的接触客户,特别是基层客户,销售力比较可观,对市场面的覆盖程度比较大,这是优势。 ”代宏坤表示,但是保险销售代理人整体形象不太好、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都不太高,而卖基金要了解投资者、基金的类型,根据不同市场进行配置,大部分保险代理人达不到要求。
“两百多万的保险销售人员更贴近客户,这比银行更有优势。 ”北京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销售代表告诉本报记者,根据不同险种,保险销售人员可获得7%至30%不等的销售提成,是否会积极销售基金还要看考核、奖励机制,目前还没有听说保险公司会销售基金。
但是少数保险公司早已跃跃欲试。在中国平安保险代理人的移动销售工具上已有预设基金项目,可查阅到其旗下合资基金公司平安大华的产品,只是要购买的客户仍需到平安大华基金销售网点办理。
今年11月20日,从2011年起停考的基金销售人员资格证重新开始接受报名。可见,监管部门有意解决目前其他机构进军基金销售市场的主要困扰——销售人员准入资质。
基金销售渠道多多益善,但是,不同基金公司选择渠道的策略并不一样。
“对于华夏、南方等大基金公司,在各个银行的销售已经很扎实,渠道饱和,会更多的考虑拓展一些战略性渠道,如电子商务、保险公司等。”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但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可能更多的会把资源、人力、时间用在拓宽银行渠道上。
“从实际情况来讲,开拓其他渠道,投了钱可能收获非常小,银行渠道即便要付出更多成本,但是相对来讲,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银行渠道费用在第一年会多一些,合作时间久了,相关费用会降下来。 ”上述市场部人士表示,自己公司暂时还没有考虑第三方销售机构和保险公司,但是肯定是希望多多拓展渠道的。
银行垄断地位难撼动
各大机构纷纷布局基金销售,挤压银行渠道份额。
“银行渠道为国内投资者的传统理财渠道,具有信用好、柜台交易、方便客户的天然优势。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崔晓军告诉本报记者,从长远角度来看,第三方销售机构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即使不能超越银行,在基金销售方面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其他渠道都是补充,基金公司可以合作,但是暂时不要寄予太高期望,国内的金融机构格局决定了银行在基金销售上会保持强势地位。”代宏坤表示,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一直都是银行独大,基金、券商比不了;另一方面,国外券商、第三方销售机构的投资顾问是很不错的,国内缺乏这样的角色。(本报记者 柳灯)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