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3 09:01:00 作者: 马瑛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老年人大都有一份固定的养老金,有的老人崇尚经济自立意识,对自己有限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使资金保值增值。但是,由于经济来源有限,老年人必须注意采取稳健的理财策略,注意防范风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安定的晚年生活。
理财注意事项>>
由于年事已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患病或发生意外,需要相应的医疗费用,发生这类情况,既影响自己的生活,还要牵扯到儿女的精力。因此,老年人应加强身体锻炼与营养补充,注意改善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和外界伤害的能力。同时,可选择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以便在发生不测时减轻个人负担。同时,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活动中,应关注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和利率水平的变化,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重点投资品种和各种投资的比例。另外,根据老年理财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应将用于养老的资金重点投资在免征利息税的国债、金融债券、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等品种上,宜掌握在40%左右;考虑到资金的灵活调度,投资储蓄的资金,可掌握在40%左右;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宽裕,又具备金融理财知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年人,如手头积蓄较宽松,可将少量的钱用于股票、收藏等风险投资,一般应控制在20%以内。
避免步入误区>>
在投资理财活动中,少数老年人由于对新事物、新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能力,加上防范意识薄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轻信他人贪小便宜。目前,“马路骗子”的骗术花样百出,有的故意在路边丢弃假钱币、假文物,引诱他人上钩,然后以“见者平分”为由,诈骗钱财;有的利用过期作废、不可兑换或伪造的外币,采用“串通表演”手法进行诱骗。
图高利息集资。近年来,非法集资案时有发生,在集资时往往承诺支付15%-20%的年利息;有的地方民间借贷活动活跃,也常约定支付较高的利息。一些老年人为谋取高利息而对其情有独钟,而一旦非法集资或民间借贷砸盘,不但得不到高利息,还会血本无归。
盲目为他人担保。有的老年人碍于情面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将储蓄存单、债券等有价证券借给别人到银行办理小额抵押贷款。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其实,这是依法认同自己是第二债务人的行为。一旦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提供经济担保的老人就成了替人还债的“替罪羊”。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