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东财经
本站搜索:

省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刘新风:让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2012-10-26 09:23:00     作者: 代玲玲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关键词: 中小企业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中小企业融资 规模工业 我省
[提要] 全省目前已认定70家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已经上升到关系社会稳定和民生事业的高度,全省和各市都实行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壮大创业者队伍,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推动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发展。

    党的十七大以来,山东中小企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面对传统粗放发展路径的现实制约,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日益凸显,山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中央精神和山东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高点定位,多点带动,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举措,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改变了山东国有经济偏重的格局,也为山东应对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添了强劲动力。日前,就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问题,记者专访了省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刘新风。

  中小企业撑起半壁江山

  记者: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当前外部环境更为严峻复杂,加之内部增长乏力,这对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刘新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从山东经济发展的大局来认识。在这里我简单地说一下我们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跨入新世纪后,我省中小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去年末,全省中小企业户数达到76万户,居全国第四位,创造的GDP占全省的60%以上,完成税收占全省的66%,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占全省的70%,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省的80%,企业个数占全省的90%以上,中小企业撑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受复杂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的影响,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一是外需市场萎缩导致企业订单减少;二是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主要是指原材料、用工成本等;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四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面对严峻的形势,全省中小企业发挥机制活、调整快、适应强的优势,保持了平稳增长。今年1-8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均增长17%以上,增速好于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高于全部规模工业2个、3个、8.9个、7.6个百分点,为实现我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发展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增贷减税助力企业发展

  记者: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的情况下,山东中小企业为什么能够保持较好的增长,支撑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刘新风:支撑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稳增长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已经上升到关系社会稳定和民生事业的高度,全省和各市都实行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总结起来就三点:一是抓项目投资;二是全民创业再掀高潮;二是多予少取、增贷减税扶持。政策措施之外的还有一点就是倒逼机制作用更加突出。

  抓项目投资是通过项目促进结构调整。去年,我省确定的219项重点项目,已完工187项,累计完成投资79.9亿元,这些项目竣工投产带动一部分效益。今年又筛选确定了全省工业结构调整1000项中的中小企业200项名单,在专项资金安排中予以重点扶持。各市也把项目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措施。东营今年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黑马”,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一直全省第一,6月末增长90%,高速增长就得益于项目投资。

  其次,全民创业再掀高潮。今年上半年,省里认定了首批100名创业辅导师,加快建设创业辅导基地,很多市、县都加大了扶持创业力度,全民创业的氛围非常浓厚。济宁市委市政府掀起小微企业全民创业潮,金乡县还编制了“全民创业指南”发放。

  除此之外,今年,对我省中小微企业来讲有两个利好政策,一个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一个是省政府出台的贯彻落实意见。这两个政策的效应还未完全发挥出来,但也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在促进融资方面,省办建设了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服务平台,与工商银行等六个银行在六个市开展了试点合作。莱芜市开展了助保金贷款试点,临沂市组织银企对接,还有集合融资,这些都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好做法。对中小企业如此密集出台政策扶持,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转型升级注重质变

  记者: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山东中小企业确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刘新风:今年以来,国务院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门下发了国发14号文件,制定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29条政策措施,省政府也出台了贯彻国发14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在这个意见中,省政府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小微企业发展目标,主要是:

  一、加快实现由粗放发展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转变。

  工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门类的小型微型企业,都要发挥自己的技术、品牌、特色优势,突出新、特、优、专、精,在提高增长质量和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到2016年,全省小型微型企业要有1000个产品成为自主品牌,万家厂店成为特色企业;3000家企业实现“一企一技术”,科技创新型小型微型企业达到1万家,5万家企业实现管理水平提升。 

  二、推进全民创业兴业,形成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新局面。

  到2016年,全省小型微型企业达到100万家,容纳就业1000万人,其中,新增商业服务业、餐饮休闲旅游业、文化产业小型微型企业7万家。从现有企业中培植100家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1000家小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1万家微型企业成长为小企业,10万家个体工商户通过公司制改造进入小型微型企业行列。 

  三、加快产业集群壮大提升,增强小型微型企业配套能力。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镇与工业园区、高新区建设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打造100个由大企业引领、产业链式集聚、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区域品牌优势突出、年营业收入过200亿元的高等级产业集群。发挥大企业、主导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专为制造业大企业、外资企业和工业集成产品配套零部件的小型微型企业群;发挥生活服务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的快速崛起,尽快形成大小企业互为依托、交相呼应、三次产业小型微型企业协调配套发展的新格局。 

  以上目标,是根据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来的,如同一个人在个子猛长时更要注重体质一样,发展中小企业也不能只追求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提高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记者: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将会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上述目标如期实现?

  刘新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中小企业工作部门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聚。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小、多,面大、量广,比较分散。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让中小企业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实现集群式发展。按照省政府印发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山东省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意见》,继续采取集中资金、集约投入、竞争择优、重点扶持的方式,对全省除计划单列市外的16个市重点产业集群进行分期分批支持,每市支持资金1000万,推进我省产业集群迅速兴起。

  开展“一企一技术”活动,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我省认定的70家“一企一技术”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共拥有发明专利122项、实用新型专利489项、外观设计专利168项,研发产品或工艺技术具有鲜明特色,达到了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品牌溢价效应,加大对我省中小企业产品品牌、产业集群地域品牌的宣传推介,引导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商标,把附加值做高,把企业做大。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拥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山东名牌3132个,约占全省总量的70%。

  在服务载体上创新。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采取“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列入国家专项首批支持的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市级综合窗口平台以及产业集群窗口平台建设按期竣工并投入运营。制定《山东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认定管理办法》,筛选认定一批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小型微型企业境外参展和进出口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支持小型微型出口企业参加商品展览和国际市场开拓活动。

  在融资难题上探索。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贷款担保能力;推动集合票据、集合信托等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和设备融资租赁;全省有66个县(市、区)设立“还贷周转金”39亿元;开展银企对接,向银行推荐一批7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企业实行基准贷款利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培育和导入,力争每个市每年有2-3家中小企业通过IPO上市融资。

  在改善发展环境上突破。大力推进创业兴业,加强创业主体的孵化、培育、辅导、服务。每年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高新园区孵化器的创业、孵化能力建设。到“十二五”末,累计培育、孵化企业1万家以上。各县(市、区)每年要优选100名创业带头人,成就1000个创业“小老板”。不断壮大创业者队伍,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推动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发展。

吴毅斐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