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search
工行聊城临清支行强化内部控制促进业务发展

来源:大众网  作者:史华  时间:2008-08-27 15:43:00   【浏览字号:
    近年来,工行聊城临清支行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作为经营管理的生命线和推动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抓紧抓牢,坚持做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双轮驱动,同步推进,实现了发展与防控、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和谐统一。年初,被评为省行级“内控管理先进支行”。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以内部控制为主线的风险管理体制。 
    完善内控组织架构,成立了以支行行长为主任、分管行长为副主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全行内控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由总会计、会计督导员负责,协调推动全行的内控工作;各部门、各专业指定内控联络员,负责本部门内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配备12名营业经理,负责临柜操作中的授权和临柜操作内控管理的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行长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内部控制格局。 
    深化机构改革,加强对业务全过程的控制。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原则,积极探索调整优化业务流程,今年下半年,该行将授信审批业务、法人(小企业)客户、个人客户、住房信贷、消费信贷审批上报业务和信贷操作及风险资产管理处置工作全部划归风险管理部,进一步理顺了业务流程,实现了前后台业务的有效分离。 
    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根据支行内部控制实际情况,多次修订《临清支行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责任制》、《临清支行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临清支行营业经理管理办法》、《支行千分制绩效考核办法》等。逐步做到内部控制覆盖所有业务环节和风险点以及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工作中,严格执行总会计委派制、营业经理委派制、检查员定期检查制度等,努力发挥检察监督体系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能作用,促进风险控制工作的落实。 
    内控组织架构的建立和各项内控规章制度的落实,有效推动了该行内部控制和防范案件工作的开展。2007年,该行内部控制委员会对在各类检查中发现的25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当时不能整改的12个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限定期限并积极落实,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了责任落实,处理人员15人次、处罚金额2450元。 
    实施管理创新,促进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落实。 
    充分发挥内控委员会的作用。要求各部门、各专业围绕全行内控工作重点,尤其是案件专项治理和防范操作风险实际情况和日常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反映情况、制定措施,认真整改。 
    制订岗位责任制。从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开始,根据岗位职责和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岗位人员结构,实现“制度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每位员工做到工作岗位清,工作范围清,职责权限清。 
    实行风险分析例会制度,各部门、各网点每月召开内控例会,总结月度内控工作执行情况,查找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支行每月汇总情况,形成内控例会分析报告,报上级行备案。 
    将内控管理工作纳入支行绩效考核。根据部门专业工作性质,按不同比重分值将内部管理考核纳入千分绩效考核中,内控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和员工的工资薪酬挂钩,每月记分,按季兑现,突出了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推动风险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发挥内控评价的助推作用。为促进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和不断完善,提高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该行坚持每年自行开展内控评价工作,由风险管理部牵头,对支行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提高。 
    坚持查防结合,加大检查监督与落实整改力度。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案件易发部位实施有效控制与监督,建立了总会计、营业经理和运行督导员三级联动的检查监督机制,落实和强化监督岗位责任制,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重要部门、重要人员和柜面业务风险点进行专项检查。每季度对各网点进行内控管理综合检查;每月对网点库存现金、空白重要凭证进行账款、帐实核对;不定期开展对权限卡管理、业务印章的保管使用、监控录像资料和金库主任、网点负责人查库制度执行情况检查。通过全方位、高频率的检查监督,堵塞内控管理中的漏洞,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有效防范了各类风险的发生。 
    突出内控防范重点,确保各项业务安全运营。  针对“十大风险点”和“六类处置案件线索”,该行把内控重点进行细化。对印章、现金钱箱、权限卡、空白重要凭证的使用交接、反交易、大额可疑交易等列入重点关注业务;加大对上门收款、银企对账、客户预留印鉴卡片等业务监控力度;对客户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做到日中休息、临时离柜和营业终了入库(保险柜)加锁保管;定期对单位、重点帐户对账走访,落实查清未达帐项。以上措施的落实,强化了检查监督的制衡作用,有效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 
    落实事权划分制度。支行严格按照划分事权、双线控制的要求,对基层机构负责人进行定岗、定责。明确区分基层机构负责人与业务人员之间的责任与权限,业务处理实行双线控制。严禁基层机构负责人违反《中国工商银行会计核算事权划分管理办法》直接进行业务操作。由人事、会计结算部门共同及时修改、调整综合柜员权限卡信息,实现了网点负责人与前台业务的有效分离。 
    落实两个责任制,推动防范案件工作的开展。 
    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防范案件工作责任制暂行规定”与各部门、各网点以及相关职能负责人签订了“案件防范责任状”并建立履责登记制度。工作中,坚持内控外防工作的检查落实,重点对营业网点柜员监控系统、营业网点110报警系统、营业网点通勤门等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柜员监控系统达到了覆盖日常全部经营活动范围的要求,110报警系统实现了双线路紧急报警、声光控制报警等功能,营业网点防尾随联动通勤门全部符合了安全保卫要求。
    年末,该行联合地方公安机关在辖属九龙商场储蓄所举行了营业网点防抢劫演练,检验营业网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获得圆满成功。 
    建立支行分析排查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各部门网点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加强员工行为动态管理,按照省行重新制定的《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员工行为动态管理暂行办法》中的30条排查内容,深入排查分析有异常行为的人员,采取果断措施,消除隐患。支行建立员工思想行为动态电子台帐,并实现特色用户管理系统中员工行为动态管理系统的投产。 
    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严防案件事故的发生。按照上级行工作部署,今年在全行集中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活动中,该行对基层机构负责人履职、客户经理管理、行政公章业务印章管理、枪弹管理、重要岗位轮换工作以及票据融资、银企兑帐等重点业务进行了大规模检查,对自身发现的问题和上级行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整改,对问题责任人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处罚,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了案件防范水平。今年上半年,支行组织各部门(专业)开展了不正当交易自查自纠和治理商业贿赂案件的排查工作。工作中,正确把握区分不正当交易和商业贿赂案件的政策界限,对2004年1月1日以来的授权管理、基建工程、网点装修工程、集中采购、票据贴现、中间业务、会计结算等重要环节流程进行了排查。 
    认真开好防范案件分析会。支行将防范案件分析会制度作为分析、排查、消除隐患的重要一环。根据当前业务发展和案件形势,增强会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近年来,通过案防会议,及时发现并解决如电力线路老化、代发工资加密上传不符合规定等各类问题十数个,把工作隐患消灭在了萌芽中。 
    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营造浓厚内控文化氛围。 
    开展案件警示教育。该行连续3年组织“案件就在身边”防范案件教育活动,从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入手,深入开展以“依法合规、遵纪守法、稳健经营、规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近年来发生的案件和总、省行、银监局通报的案件为反面教材,以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员工开展警示教育。在各类培训班中开设防案教育课,将近年来通报的大案,按发案原因、发案环节、业务部位、工作流程分解,做出业务风险提示,提高员工的防案意识和工作警惕性。 
    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开展专业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活动。支行将员工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纳入防范案件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合理安排学习教育时间,确保教育和工作两不误,通过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让员工明确岗位工作流程和风险控制要求,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提高了他们判断风险、识别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 
    组织专题学习讨论。结合分行党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支行实际,该行相继开展了“控制操作风险与防范案件事故专题讨论”、“经营理念和作风建设专题讨论”两次大型讨论活动。通过开展讨论活动,引导教育员工牢固树立遵纪守法和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尤其针对当前房地产热、股市、基金市场火爆以及企业内部高利率集资的现实情况下,引导教育员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树立科学理财观念,不为钱所累、不为利所惑。
编辑:吴毅斐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