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10:06:00 作者: 李勇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钻石底”?“筛子底”?
随着大盘的步步走弱,沪指更是创三年来新低,击穿了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此前所提出的坚不可穿的“钻石底”——2132点。截至7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收于2109.91点,跌幅为0.89%。
部分投资者的信心随着大盘的下行,也跌入冰谷。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今年6月份有3万多A股账户选择了销户。
“悲观及绝望”的当然不只是普通投资者。最让市场恐慌的,是伴随着大盘下行产业资本的出逃。
产业资本一般指公司本身或母公司、重要股东、公司高管以及同行业公司等。基于对本行业的高度理解和深刻认识,他们对公司价格定位更为理性和准确。产业资本的二级市场行为对公司股价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显示,从沪指步入下行区间的5月份至今,上市公司公告的产业资本净减持额超过100亿元。
“产业资本在7月份净减持额已经很小,但与以往的市场底部区间不同,最近产业资本的增持也出现乏力,所以现在市场还非常脆弱。”专注于产业资本研究的德邦证券分析师胡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南方一位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产业资本,他们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比普通投资者更为了解,他们的增减持行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对公司后势的研判。”
两个月减持142亿元
7月末,江西铜业(600362.SH)公告,其第一大股东江西铜业集团在6月18日至7月9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其1248.06万股A股。
以江西铜业在此期间的均价计算,减持额达到3亿元。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产业资本的减持果然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在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江西铜业分别重跌5.68%和2.67%。
江西铜业集团有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减持是因为资金困难,而且扩张也要钱,并不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江西铜业在公告中则没有对大股东的减持行为作进一步解释。
事实上,江西铜业集团的减持并不是孤例。
记者根据兴业证券策略部的研究统计,从5月4日至7月6日,A股上公告产业资本减持的家数为151家,而同期公告增持的家数则为55家。
记者根据上述区间内公告增减持公司的变动部分参考市值,初步计算,产业资本的减持金额约142亿元,增持金额约38.6亿元。这样,在这个区间内,市场的产业资本净减持金额为103.4亿元。
据兴业证券统计,上述151家公告减持的上市公司中,攀钢钒钛(000629.SZ)所涉产业资本的减持额最大,其变动部分参考市值超过20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其股东中海信托的大幅度减持。在减持公告发布之后,攀钢钒钛的股价步入下行区间。
而在上述公告增持的上市公司中,中国石油(601857.SH)增持部分的参考市值则超过24亿元,主要是由于其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的大幅增持。
除中石油外,最近央企或国企也出现了增持现象。在7月的第二个交易周,中国北车(601299.SH)、中信重工(601608.SH)、宝钛股份(600456.SH)等央企股东纷纷增持自家股票。
其中中国北车的增持市值最大,达到5064万元。为什么会有大幅的增持,其证券事务办公室人士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北车的控股股东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在最新发布的国资委央企考核中被评为A级。
一家上市央企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央企上市公司市值跌得太多,无论大股东还是企业管理者的面子都不会好看,这也给央企管理者的年中和年底的市值业绩考核带来压力。
根据统计,到了7月份,产业资本的减持处于弱势,一般每周不超过10亿元。根据券商们的以往统计分析,在产业资本减持步入弱势的时候,则意味着市场底部的渐显。但多家券商的报告认为,此轮对产业资本的判断与以往不同,因为在产业资本减持势弱的同时,增持金额并未增加,并不符合以往市场反弹周期的特征。
增与减的逻辑
专注于产业资本研究的胡青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产业资本在市场中的行动,其减持行为逻辑一般有三:一是在股价处于高峰的时候,精准减持套利。二是产业资本对股票本身认识到有泡沫,估值虚高,这在中小板、创业板中较常见。三是股东资金紧张,需要抛售股票变现。
产业资本的增持行为动机则有二:一是市场经过大跌,股票的估值已经接近底部,产业资本的抄底行为。二是大股东为了做定向增发等再融资行为,而对公司股价进行护航。
上述私募人士所在的创投公司就投资过创业板类上市公司。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其在减持时会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自身投资公司所需的资金配置,二是对上市公司前景的判断。“不过对于创投公司来说,进入到退出,这是一种正常的经营模式,没必要过度解读和批判。”
一位创业板公司的董秘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承,股东减持股票的确会在短期内影响公司的股价,但对公司的具体经营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观察本次市场探底“钻石底”进程发现,产业资本的行动出现分化,同时涉及的增减持力度正在减弱,多数分析机构根据以往判断,“市场仍未出现明显好转,投资者信心不足。”
产业资本的行动出现分化,则体现在不同行业以及主板与中小板、创业板的差别上。
东方证券的证券分析师胡卓文在对近期产业资本的增减持行动统计上发现,电子元器件、机械设备行业所获增持金额较多,而同期信息服务、生物医药行业被减持金额较多,同时减持公司数目也较为密集。
而在上市板块上,胡卓文的统计显示,截至7月27日的前一周,产业资本在主板上已经出现净增持,中小板减持有所收敛,但是创业板减持继续扩大。创业板成为减持重灾区。
分析人士认为,主板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特别是不少银行股已经跌破市净率,在2000点附近,出现大幅减持的概率并不大。而创业板即使经过前期的大跌,但估值泡沫依然存在,产业资本的减持意味着还有下行区间。
此外,记者注意到,产业资本的减持方式与以往较多采用大宗交易不同,现在则较多采用集中竞价的方式予以抛售。
胡青告诉记者,现在产业资本的减持也比较聪明,因为如果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就会进入大宗交易平台,被普通投资者知晓,第二天股价的走势肯定不好。而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则能够将变化进行平滑掉。
(董显平对本文亦有贡献)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