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基金
本站搜索:

基金防守QFII吸筹 机构三季度操作“起底”

2012-10-31 10:34:00     作者: 徐锐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 QFII 基金操作 基金重仓 起底 个股数量
[提要] 随着三季报披露工作落下帷幕,各路机构最新持仓操作动态也渐趋明朗化: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基金再度将投资重点转向防御类个股;险资的应对策略则以减持避险为主。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基金重仓持有的白酒类企业今年前三季净利几乎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随着三季报披露工作落下帷幕,各路机构最新持仓操作动态也渐趋明朗化: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基金再度将投资重点转向防御类个股;险资的应对策略则以减持避险为主。与此同时,去年末新获批的QFII则积极入市抄底。

  基金:重“消费”轻“周期”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基金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布局顺势转向“防御性产业”,即在第三季度主动增仓市场供需稳定、业绩预期良好的“大消费”行业,对于周期性明显、盈利前景较差的机械设备、金属非金属等行业则继续减持“看空”。

  根据基金最新所发三季报,偏股型基金第三季度所重点增持的五大行业中“消费”独占三席,包括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两大行业以及与消费密切相关的电子行业。而结合上市公司三季报整体情况不难发现,上述三大行业内公司今年以来大多有较好的业绩表现,而这或是基金对其“倍加推崇”的主因。

  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基金重仓持有的白酒类企业今年前三季净利几乎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酒鬼酒、沱牌舍得今年前三季业绩同比增幅均超过了150%,其他酒企净利增幅也多在50%以上。

  与此相对比,机械设备、金属非金属、房地产行业内个股则在三季度遭到了基金“无情”抛售。其中,基金三季末持有机械设备行业的个股数量环比大幅减少逾百家。以三一重工为例,仅博时价值增长一只基金便在第三季度大举减持了4226.78万股。此外,以武钢股份、鞍钢股份为代表,今年以来业绩出现大幅“滑坡”的上市钢企也成为基金重点抛售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盘单边下挫的前提下,基金重点增持的五大行业三季度平均跌幅仅为4.5%,明显“跑赢”其五大减仓行业。可见,基金的上述调仓换股举动颇具“前瞻性”。

  险资社保:投资思路现分歧

  作为价值投资的两大代表,保险机构、社保基金的投资选股思路备受投资者关注。不过,根据已披露的三季报,两大机构第三季度在行业投资方向选择上却显现出一定的分歧。

  与基金操作类似,社保基金第三季度主动增持了电子、医药生物等四大行业,但保险机构同期对上述行业内个股却以减持套现为主。如医药行业,社保基金二季度末对行业内公司合计持股规模为15596万股(以十大流通股东为基准),到9月末整体持股则增至19229万股,持股家数亦由29家增至42家。反观保险机构,其持股数则由二季度末的58727万股急降至33683万股,投资企业数环比减少14家。

  事实上,险资、社保的上述投资分歧在九芝堂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半年报尚未“露面”的社保一一八组合,三季度末以469.97万股的持股份额强势“杀入”九芝堂十大流通股东榜,而原持有450万股的泰康人寿保险-分红-个人分红-019L-FH002深产品则在三季度逢高减持了100万股。

  不过,两大机构三季度的投资运作亦有共通之处,如同时对钢铁、采掘、交通运输等行业公司予以了大规模减持,另同步增持了信息服务业公司。

  QFII:“新生力量”入市抢筹

  去年四季度以来,监管部门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资格审核速度明显加快,而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显示,一些获批时间相对较早、准备较为充分的QFII已于三季度入市操作。

  参照上市公司截至10月30日所发三季报,QFII截至9月末共进驻了131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序列,主要持仓品种集中在化工、机械设备、建筑建材、交运设备等行业,与去年末相比并未有过大的调仓举动。

  整体来看,三季度末共有40家QFII现身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榜。其中,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新光投信株式会社、韩国银行的大举建仓行为颇引人关注,至三季度末共“闯入”11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建仓迹象十分明显。以新光投信株式会社为例,其在第三季度突击买入了皖通高速、九阳股份、天富热电等6家公司。据查,上述三家QFII均是在去年11月至12月期间获批QFII资格。

  相较于“新生力量”,一些老资历QFII也在第三季度加大了投资力度。如挪威中央银行截至三季度末所投资上市公司数量(即进入十大流通股东)大幅增至24家,反观6月末时仅有2家,新增投资标的包括云南城投、友阿股份、方正科技、欧亚集团等。

张元亮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