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基金 > 热点评论
本站搜索:

媒体观察:信任危机才是基金真正的熊市

2012-09-04 10:41:00     作者: 海秦    来源: 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基金公司 基金销售 基金市场 熊市 券商人士
[提要] 随着A股市场不断向下调整,部分分级基金B类份额接近或者触发向下的到点折算阀值。遗憾的是,基金销售已经陷入“指标销售”、“摊派销售”的境地,为了募得规定额度,销售环节可谓乱象丛生。

  过去一周基金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热点非分级基金莫属。

  随着A股市场不断向下调整,部分分级基金B类份额接近或者触发向下的到点折算阀值。

  此外,坊间传闻的另一件事情也与分级基金有关。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只不久前成功转型的分级基金,由于封闭3年、没有配对转换、A股暴跌等多重因素合力,最初奔着溢价预期去的客户最终悲哀地发现:不仅没有赚到溢价,反而亏损超过20%。亏损引发了客户投诉,曾经在该分级基金转型销售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某券商营业部,也由于客户亏损怨声载道,对销售该分级基金的销售交易部怒目相视,控诉其对销售产品不做筛选,伤害客户,并到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一位基金投资人士认为,此事很难评判,分级基金对基金公司来说,只是提供一种工具性产品,客户亏损了就去投诉,怎么赔偿?投资后果自负,这是每个投资人都清楚的规则。而从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客户控诉矛头指向的并非是基金公司,而是销售机构!

  “券商销售交易部为了完成销售指标,不惜夸大产品的特性,将其描述成弱市中难得的投资品。为了刺激杠杆份额销售,对客户宣称B类上市溢价10%的可能性。”一位券商人士分析,由于“封闭运作、无配对转换、A类不上市”,B类份额二级市场表现完全受供求以及股市投资情绪影响,最终股市加速下跌放大了其折价最终超过20%。

  事实上,关于分级基金的风险,监管层已经有充分的意识和监管。《分级基金产品审核指引》中规定,将分级基金的认购门槛提升到5万元。不过,仅有认购门槛还不够,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产品,分级基金更是要做到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销售环节的把关和风险测试至关重要。

  遗憾的是,基金销售已经陷入“指标销售”、“摊派销售”的境地,为了募得规定额度,销售环节可谓乱象丛生。

  销售渠道配合基金公司误导宣传现象依然存在,风险警示函、风险测试环节,在执行中,是否真正为客户负责大打折扣。同时,过度夸大产品优越性,片面强调“稳健”、“收益”的比比皆是。更有基金公司为了销售,宣传材料也印制两类,一类是给监管局审查的材料,还有一类是充满溢美之词、夸大过往业绩的单页纸,尽管基金公司强调不给客户看,但在外营销、宣讲时仍会拿出来,以达到销售的目的。

  当“低风险”、“稳健回报”,最终成为财富毁灭器,当投资者又一次选择用脚投票时,基金销售确实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熊市中基金销售不佳并不重要,投资者的信任危机才是真正的熊市来临!

张元亮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