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险 > 保险资讯
本站搜索:

项俊波新政收效:保险业重归市场财险业务挑大梁

2012-08-16 10:16:00     作者: 欧阳晓红    来源: 经济观察网  

关键词: 项俊波 财险 新政 保监会 商业健康保险
[提要] 就在项俊波掌印保险业的300多天里,保险业总资产新增万亿元,截至6月末增9298亿;出台40余件政策法规,但财险类规范性文件个数是寿险业的2倍。一个多月过后,13项投资新政中的《保险资金债券投资管理办法》、《保险资金委托暂行管理办法》、《保险资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暂行管理办法》以及《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陆续出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近一个月来,保监会频频出击的政策组合拳让业界“应接不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6月保费收入环比大幅增长,加之2012年以来保险业20%的绝对涨幅——政策创新驱动的保险业变革似乎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拥趸。

  从四项险资运用新政,到控股股东管理,剑指关联交易,再包括项俊波就任保监会主席伊始抛出的两记重拳:治理销售误导与车险理赔难,几乎招招“刀光见影”。

  市场几乎能感到这位前任央行副行长、农行行长,有着诗人般气魄的第三任保监会主席的“狠劲”。

  但有些保险公司老总并不认同,认为监管层过于渲染治理销售误导,可能是导致寿险保费收入下滑、退保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就在项俊波掌印保险业的300多天里,保险业总资产新增万亿元,截至6月末增9298亿;出台40余件政策法规,但财险类规范性文件个数是寿险业的2倍。

  “今年的寿险面临较大挑战,投资也遭遇资本市场‘寒流’,财险务必担当历史责任。一方面要确保自身‘乱不得’,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起‘保大局’的责任。”8月8日,一家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财险可能担纲的同时,投资渠道也在大力拓展,7月份险资新政“四箭齐发”便是例证,这也是项俊波履新以来最为明显的“政绩”。

  回归市场

  今年6月中旬的保险股集体疯涨,其导火索便是6月11日-12日,保监会组织的那场“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商议13项保险投资新政(征求意见稿)。

  而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的品种、范围和比例的限制,允许保险公司委托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以及增加境外市场投资工具等;业内所有能预期的投资渠道,都或将在此轮新政中渐次向保险资金放开。

  一个多月过后,13项投资新政中的《保险资金债券投资管理办法》、《保险资金委托暂行管理办法》、《保险资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暂行管理办法》以及《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陆续出台。

  对照项俊波主张的“推进保险资金市场化改革”方向,上述四项新政中的《保险资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暂行管理办法》较为明显,其开放程度可谓超出预期。

  但去行政化色彩,市场回归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讨论稿原本是10项的,但市场将其诠释为13项,剩下的9项何时发文尚无时间表。”一位保监会人士说。然而,政策的发布并非一帆风顺。有关部门对此也存在不同意见,有人担忧渠道放得过开,风险会难以控制。

  但这些并没有“扰乱”审计出身的项俊波之变革步骤。他正按照自己最初的设计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

  四项险资新政下发过后,不到一个星期,保监会又推出《保险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办法》,直指关联交易,杜绝控股股东侵占保险公司利益。

  “项主席的总体改革思路是去行政化色彩,推市场化运作,让更多的资源配置由市场自由选择;规范市场秩序,治理人身险销售误读,车险理赔难等两大病痼,保护消息者利益,对外塑形象。”上述保监会人士说。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认为,解决销售误导,包括投资新政等都旨在加强内功,只有投资收益提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才能提高。作为宏观经济中一部分的商业保险正逐步走向完善。从商业保险自身机制来看,应发挥的作用亦日趋重要。与此同时,一个稳健的市场也要有保险资金作为后盾。

  财险担纲?

  数据显示,步入项俊波时代的保险业出台了11项财险规范性文件,是寿险业的2倍;从理赔指引、规范市场秩序到投资型业务、准备金评估等,无不纳入监管。

  项俊波缘如何看重财产险行业?显而易见的原因是:2012年寿险业仍难乐观,如此情况下,财险行业势必担当“挑大梁”的责任。

  把诸多政策归纳起来可以看出,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中心,树行业形象、整治市场秩序为基点,去行政化、市场化运作为原则,财险、人身险、资金运用等新政多管齐下,勾画出项俊波的保险业改革路径。

  这其中,寿险行业转型方向日渐清晰,养老险和健康险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且潜力巨大。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婷认为,与社会保障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相关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外,保险行业从“被动销售”向“主动需求”转变、从“复制经验”向“政策驱动”转变,养老险和健康险的税收优惠则是最重要政策支持。

  6月底保监会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医改“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首提“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简单测算,养老险和健康险未来将为保险公司贡献20%以上的保费增量。”孙婷认为。

  现在,几乎所有的寿险业人士都在期待“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并大多认为该政可力挽狂澜,令寿险业走出低谷。但问题是此事不取决于保监会,在于国家财税部门。

  接下来,尚在研究酝酿的核心改革更是种考验。像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营销员体制改革等,个个都很“棘手”,需要项俊波逐一去面对与解决。

  项俊波曾在履新38天后与媒体的首次见面时说,要干几件社会认可、消费者欢迎的实事,因为没有保险消费者,就不存在保险市场,也就不需要保险监管。他强调,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是保险监管的天职,是衡量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能”与“不能”

  亮出“政策牌”是项俊波首当其冲做的事,但政策牌背后隐藏着种种无奈:行业素质、渠道隐忧;甚至有人提出,保险集团化的组织架构也值得商榷。

  在这诸多问题中,销售能力和渠道建设是焦点。“其实,症结也在于没有渠道。”一位中再保险集团公司人士说,为何银行能发展壮大,但保险却不能?就因为保险渠道的缺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现在财产险公司居然要交两成多的手续费才能从保险中介、4S店手中拿到客户资源,完全被中介控制了。

  但目前保监会正提倡产销分离,鼓励中介做大做强。“问题可能在于保险自身不争气。不过,保监会认为现阶段中介市场要发展起来的观点仍有待考量。有些时候,中介机构并非代表客户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上述人士说。

  他还认为,是否掌握渠道攸关重要,可现状是,寿险与产险几乎都没有自己的渠道,都得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此外,推动保险公司集团化运作也有待权衡。

  值得关注的是,集团化意味着拉长管理链条,增加成本与并表监管难度。像银行是统一法人制,一统到底,但保险业多是母子公司制。“如此保险业消耗了很多资源,不仅浪费资本金,包括缴纳保险保障基金等都是双份。如果真正想做大做好,还是总分制更为合适,多级法制人的集团化不利于管理。”上述中再保险集团公司人士建议。

  无论如何,实施项氏新政后的保险业明显“博”得了社会更多的关注,正面与负面暂不定论;萦绕在市场人士心头的大问号是:内外交困,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项俊波如何下好这盘近7万亿的保险业总资产的棋?

张田夏荫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