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3 09:42:00 作者: 孔瑞敏 刘敬元 苏文龙 来源: 证券日报
昨日,保监会发布了今年前7个月全国保费收入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保费收入为9586.58亿元,同比增长5.87%。
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6463.07亿元,同比增长2.12%;产险保费收入3123.51亿元,同比增长14.56%。值得注意的是,前7个月保险行业总资产较前6个月减少了1673亿元,主要是由赔款增加及银行存款的减少造成。
另外,短短两个月内,保险资金实现乾坤大挪移。
今年上半年,即前6个月,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方面达到了22577亿,较前5个月的19896亿上升了2681亿元;投资总额为39226亿元,较前5个月的39518亿元减少了292亿元。
而前7个月对的数据显示,保险资金放在银行存款上的是20511亿元,较前6个月 减少了2067亿元,又回复到前5个月的水平。而投资总额为40466亿元,新增了1240亿元。
也就是说6月份险资减少投资增加银行存款,而7月份险资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增加投资减少银行存款数量。
产险:大地财险退居第六
昨日,保监会公布了1-7月的保险业经营数据,根据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全国60家财产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3240.72亿元,同比增长14.84%。
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除去基数等不可比因素外,信达财险以99.28%的同比增长率高居在增速排行中。信达财险1-7月的保费收入为11.14亿元,7月当月保费1.73亿元,环比下降21.11%。
保费规模排名前四的财险公司依旧为人保股份、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
这4家公司今年前7个月的累计保费分别为1155.86亿元、565.84亿元、405.66亿元、154.76亿元,Wind资讯显示这4家财产险公司保费的同比增速依次为10.27%、19.62%、9.68%、22.38%。
7月单月看,Wind资讯显示上述4家公司的保费收入则纷纷环比下降。
人保股份7月单月保费146.75亿元,环比增速为-25.10%;平安财险7月保费收入为78.34亿元,环比增速
-8.60%;太保财险7月保费53.89亿元,环比增速为-13.05;中华联合保险7月保费收入20.77亿元,环比下降21.95%。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底保费排名第五的大地财产被国寿财产超越,排位降至第六。
数据显示,国寿财产保险的1-7月累计保费为130.64亿元,同比增长44.47%;国寿财险7月单月的保费收入为17.34亿元,环比增速为-11.59%。
大地财产保费收入103.42亿元,同比仅增6.55%;大地财险7月保费收入为13.42亿元,环比下降11.71%。
寿险:新华人寿同比增8.02%
尽管寿险持续遇冷,但保费收入作为保险公司的生命线,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任由其降低的。《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通过整理保险公司前七个月保费收入,分公司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变化轨迹进行了追踪。
开年之初,国寿便抛出了“力保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新一年的目标。从前7个月的保费收入来看,国寿前7个月的保费收入为2032.98亿元,远远领先第二名平安人寿前7月保费累计收入的833.09亿元,并恰恰占寿险市场总盘子的33.4%,这一精准的数字不禁让人惊叹国寿保证保费收入的能力。
在开门红的强力推动下,国寿一月份保费累计同比增长率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1.91%,这成为国寿前7个月每个月份的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中的唯一一个正值,在其后的6个月中,这个数值分别为-6.15%、-7.5%、-8.56%、-7.51%、-5.14%、-5.59%。其中最后一个值即7月份的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在寿险公司中排名26,尽管国寿有同比基数大的“理由”,但增长乏力、退守保本已成为国寿保费明显的弊病,也许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正是国寿的底线所在。
较长时间内处于第二位的平安人寿最近几年越来越无奈,前面有总保费收入领先自己两个“身位”的国寿,后面新华人寿的“攻势”也越来越猛。
目前从前7个月的保费收入来看,在第一梯队的大型险企中,新华人寿保费收入保持了最高的增速。上半年中,逐月的累计保费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9.56%、17.49%、16%、13.76%、11.77%、10.44%,这一数值的持续为正,并保持了高于其他第一梯队险企的增速,前7个月保费累计收入为626.63亿元的新华人寿目前排名第三,7月份累计保费收入增长率为8.02%,显示出新华人寿“动力充足”。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