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4 13:57:00 作者: 来源: 新华金融
====金融衍生品====
资料图片
各商业银行陆续推出股指期货套利类理财产品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创新开始探路“银期合作”模式。由于股市、楼市投资机会减少,去年上市的股指期货成了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的新目标。加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即将推出,期货公司从事理财顾问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在此背景下,各商业银行与期货公司合作模式渐起,策划并陆续推出了股指期货套利类理财产品。专家分析,由于“银期合作”类可以归到私募产品或高端私人银行产品,而目前财富管理市场中的中高端客户对于此类产品的需求很大,因而此种合作模式市场前景广阔。
据了解,在当前资产规模增长受限、流动性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往往将债券、贷款、票据等打包成理财产品,通过压缩表内资产以获取业务发展空间和流动性支持。这种“资产池”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主流的资产管理模式,并在优化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及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繁荣背后:问题不容忽视
应该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在今年上半年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速度。然而,业内专家指出,繁荣的背后仍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运用理财开展委托贷款,预期收益率高企、存在恶性竞争倾向,通过建立“资产池”获取期限错配利差,购买他行或本行理财产品逃避监管指标等。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发售“资产池”理财产品3200余款,占银行理财市场份额的近40%。而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专项调研组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商业银行均会在“资产池”中配置一定信贷资产。其中,一些稳健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池”中信贷资产的配置比例约为10%,而某些相对激进的商业银行可达到60%至70%。这些信贷资产或为新增贷款或为存量贷款,其中也不乏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揽存吸储,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尤其超短期7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今年6月份飙升,甚至超过了1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业内人士称,正是凭借滚动发行、动态管理以及信息透明度低等特点,“资产池”理财产品演变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吸纳工具和资产负债调节工具。
据悉,“资产池”理财产品通常采用滚动发售、集合运作的资金募集方式。为保证理财资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银行往往会连续发售理财产品和到期续发理财产品,这样,理财产品在募集期或到期后可以形成短期存款沉淀,从而形成持续不断的现金流,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压力。
特别是,在负利率、股市低迷和楼市限购的背景下,收益较高且稳定的理财产品无疑成为市场的新宠。然而,理财产品市场利率竞争的加剧,使得商业银行在“保市场”和“增利润”之间陷入两难。收益率越高越意味着银行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投资策略,进而导致投资风险增大。
为了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规范治理,今年6月末,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尔后,7月5日又下发了一份针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规范的会议纪要,要求银行对包括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以及高息揽存等在内的违规行为进行自查整改。
应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池”理财业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健康合理的发展对国内理财业务的创新,以及财富管理行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应搭建理财产品风险“防火墙”,真正做到表内资产与表外资产的风险隔离,促使理财产品真正成为银行通过风险与收益的转移方式来改变自身经营模式及分散风险的规范举措;另一方面,构建“资产池”理财业务的系统性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法律制度约束,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监督管理。
转融通业务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此举将配合融资融券业务未来由试点转为常规,解决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和证券来源问题。对此,普通投资者不难理解,融资融券业务只是象征性开启卖空时代,而转融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用市场人士的话来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启动,让只能做多的A股市场多了一只做空的手,而转融通业务的推出给这只做空的手一个强有力的能量源,让多空双方力量更加平衡。
9月29日,国内股指期货小幅低开,主力合约IF1110开盘2599.8点,开盘后小幅回落,早盘一度下跌至2588.8点,再创合约新低。由于股指期货尾盘并没有太多表现,截至收盘,IF1110下跌0.24%报收2606.8点,距离前期低点仅一步之遥。此外,IF1111、IF1112、IF1203也分别下跌0.23%、0.18%、0.40%。有趣的是,期指主力合约IF1110较现货升水18点多。
成交、持仓方面,昨日市场成交量、持仓量均有明显增加。截至收盘,四个合约总成交264654手,总持仓40377手,增仓1776手。其中主力1110合约成交257025手,持仓31795手,增仓1335手。次月1111合约成交5011手,持仓2738手,增仓482手。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