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8 14:09:00 作者: 来源: 重庆晨报
理财产品“高富帅”
很想买但很难买到
就像某些商场或网站时不时会来个“促销打折”一样,银行偶尔也会推出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眼球。不过,当不少储户兴冲冲赶去银行时却被告知“已停售”,一句话“没额度了,下次早点来吧!”便打发了未能买到产品的客户。而买到的幸运儿往往只看见了合同上那显眼的“百分之几”,却对风险提示置若罔闻。还有不少人未能如愿抢购到“高富帅”,退而求其次购买收益率略低的产品,到头来还没有跑过CPI。无论银行有心还是无意,钓鱼式销售手法让不少人大呼不爽。为什么抢购总是晚一步?为什么总是“别人”能买到……
聚焦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
高收益产品最大的坎就是认购起点,收益率在6%—10%左右的产品起点金额最低都在50万元以上。
“有些银行会在某个时间段推出几款预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吊客户的胃口,吸引大量投资者前来购买,但成功买到的往往只有少数人。”银行人员说。
一般有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都被VIP客户提前预约了。
高收益理财产品看上去很诱人,但要买到却不容易。
提醒>
买高端理财产品
三大细节容易忽略
A、“理财期限”实际是多少天?
国企会计主管程女士是重庆某股份制银行的VIP客户,前两天她收到一条银行客户经理发来的短信,内容是该银行正在发行一款7天期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类市场,最低认购金额3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5.8%。
“细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款产品发售期是2天,当天是第一天,资金结算到账期也需要2天,也就是说,如果当天买,这款产品对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是11天。计算一下,如果用30万元购买这款产品,以年收益率5.8%计算,7天的收益就为30万乘以7再乘以5.8%除以365等于333.69元,每天收益约为47.67元。但如果算上资金闲置的那4天,实际收益率就降低了。这样算下来,30万元的每天收益只有30.31元。实际的年化收益率就变成了3.69%。”程女士说。“既然是超短期产品,就不应该存在什么发售期和结算期,否则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肯定会缩水。银行这么做确实有待商榷。”
B、“预期收益”怎么个预期法?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对理财产品中的“预期收益”云里雾里。“预期收益率”的具体算法,要么是一套繁琐复杂的计算方式,要么则了无踪影,收益怎么算,风险是什么客户根本不知道。
记者在某商业银行网点采访时听到了这么一段话:“现在都是这么说的,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都要在合同上写明”预期收益“。但是很多产品到期了一般都是达到收益的。这个你可以放心,做了这么多期还没人亏过,而且在高收益理财产品本来就不多,推出来都是抢着买。”
事实上,预期收益指的是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根据已知信息预测能得到的收益,但是否有意外,这就不好说了。
C、“风险提示”不该选择性忽略
家住龙湖水晶郦城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2月份在客户经理的力荐下购买了一款高风险的QDII产品。“当时客户经理在和我聊天的时候,随便问了我几句关于投资风险的问题,我也不明白他说的什么,就稀里糊涂买了。”张女士有些无奈。
“这是目前各家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的通病,被称作”风险选择性忽略“。不仅销售人员闭口不谈或者少谈产品风险,理财产品的宣传资料中,风险提示也不醒目。忽视风险提示让不少消费者一头雾水。”一位金融人士说。
记者发现,在理财产品运行期间,对于产品净值、增长率等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发布的,各家银行包括国有银行都寥寥无几。至于对产品终止信息、到期收益率的提醒就更少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